法瑞的幸福企业观 ——法瑞CEO张伟
发布时间:2013-06-21 14:08:00 点击:
中国经济飞速发展,中国企业的经济实力正快速增强,但为何大家的幸福度没有同步提升?当中国经济面临转型的重要关口,人口红利逐渐消逝,80后、90后员工成为劳动市场主力时,员工管理模式应如何转型?
“我们已走得太远,以致我们忘了为什么而出发。”张伟认为,企业的本质是创造幸福,企业的使命是实现幸福!现在,是该回归企业经营本源的时刻了。法瑞的使命是建设美好世界,帮助更多人提高生活品质,其本意就是实现幸福。
2012年1月开始,《商业评论》杂志启动“向幸福转型”工程,包括开发幸福企业案例、带领公司管理者去幸福企业游学、召开“向幸福转型”论坛等,并在 2012年7月启动中国员工幸福度调研,试图解开影响员工幸福度的密码,建立员工幸福度分析框架,为中国企业“向幸福转型”提供分析工具,指明改进方向。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,这个调研不同于市面上的商业评选活动,是一次规范的科学研究,旨在建立中国员工幸福度的模型。
2012年4月9日,《商业评论》在北京发布了中国员工幸福度调研报告,《商业评论》员工幸福度调研结果揭示,有七大维度对员工的幸福感产生明显影响,影响系数从大到小依次是:工作的意义感、职业安全、成长、全面薪酬、公司声誉、人际关系和对工作的掌控感 。
该调研报告还深入分析了员工不同职级的样本类别中,影响某一维度的因素排序,对企业员工管理工作的改善极具指导意义。例如,对于“工作的意义感”这一维 度,无论哪一个职级,“我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”影响系数都是最大的,但影响系数排在第二位的因素,在各个职级显现出差异。对于中层主管及以下员工,排在 第二位的因素是“我能发挥自身优势,做自己擅长的事”。对于专业人员,则是“我觉得自己在公司很重要”,因此,管理者应经常征求专业人员的意见,从而提高 他们的幸福度。对于高管,排在第二的因素是“我经常得到上司或客户的肯定和表扬”,可见领导也需要表扬与激励。
调研报告发布会上,管理学者和企业代表围绕调研报告中的重要发现及“如何打造幸福企业”进行了探讨。
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黄铁鹰认为,要打造幸福企业最难的是,当员工的幸福同别人的幸福或企业的幸福发生冲突时,该怎么办?例如,企业做了五年好不容易 赚了两千万,股东没分过一分钱,员工没涨过一分钱工资。但如果将利润分给员工,而不更新设备,企业就可能在竞争中被淘汰。因此,首先要解决的问题,是要明 确在几个主体中(老板、员工、客户、供应商,等等),该如何排序。要回到本源上,做企业到底是为了什么。是为了赚钱?是为了快速壮大?还是为了员工?
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忻榕认为有两点很关键:一是领导力,领导人在创造员工幸福感过程中的作为;二是企业的价值观,以及是否有效传递了这种价值观。
北京大学国际MBA院长杨壮则认为,幸福企业离不开幸福的环境,一个人要幸福不仅仅需要梦想和能力。从国家到企业,从大环境到小环境,我们应该有一个比较 公正透明的法律体系和制度体系,而这些体系是保障企业幸福和员工幸福的必要条件。否则,在企业中,聪明人会变成蠢人,有抱负之人会变成庸庸碌碌之辈。
忻榕教授忠告大家,幸福确实是发自内心的,具有个性化差异,而且还会受到环境的影响。但作为管理者,如何创造一种能让大家有幸福感的环境,非常重要。员工幸福度调研所揭示的七个维度是一个组合拳,对于每一个维度,大家都要去关注。
FAERY法瑞作为一家“为实现员工富足快乐社会和谐幸福而努力”的企业,不仅积极配合《商业评论》的调研,在调研结果出来后,按照七大维度对标企业现状 找差距,不断调整。在2013年的企业年会上,第一次将企业使命拿出来讨论,最后达成共识,明确员工的工作意义感;同时用薪酬制度组织架构告诉员工职业目 标实现的路径;对待一些员工因地制宜进行转岗,争取让 每个员工都能做自己擅长的和喜欢的事情;通过每月评选优秀贡献奖和优秀建议奖,及时激励积极向上的 员工和主管;确定企业品牌定位 ,提升员工自豪感;每月进行至少一次集体活动,促进内部人际关系和睦;在员工对工作的掌控感上,是法瑞接下来需要加强的, 但基础是第一步先做好员工的技能培训。
丹麦是世界上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,德国是世界上最严谨的国家,法瑞的目标是十年内收购丹麦企业,要想做到,光打好经济基础远远不够,必须先练好内功,向他们学习,与他们接轨,先将法瑞打造成幸福企业,最终才有可能实现目标!